法学考研机构

双非二战跨专业 暨南大学新传考研经验贴

??大家好呀,这里是今年双非二战上岸暨南新传的小羊,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初试分数364,高复试线362两分,复试184分,总分402。逆袭近80名进暨南,爱传播全程班学员。下面想分享一下个人的经验,或许并没有太多直接干货经验,而这里所分享的学习方法,学习思路,各科的学习感悟希望能

给大家一些帮助。

选择暨大是因为…

一战的时候,我从五月份大概确定考研目标,由于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跨考后需要一些时间适应和确定目标,当初选择考新闻与传播专业的时候,想呆在华南地区,问了问一些老师,知道暨南大学新传在华南地区乃至全国都位于前列,今年更是由泰晤士报高等中国学科评比中获得A-,在中国排名第六,而我个人虽然有点心虚,但还是想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毕竟暨南考研公平无歧视学历出名,不努力一下谁也不知道结果会怎样。

心得感悟与经验

01

先理解,再记忆,强化认知

面对要看的十多本专业书,除了焦虑,我的想法更多的是,把他们分类学习。

334考的是业务综合能力,采写编评。440考的是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史论,当初在一个新传学长的带领下,我按照每本书的内容把框架罗列出来了进行吸收消化。

其中新闻学较为简单基础,而《传播学概论》和中外新史是需要花一些时间理解吸收和消化的。但这也为我日后学习打下基础。由于一战的个人时间原因,教材许多知识,我只能能理解表面,就像填鸭式学习,知道那个题目用到什么知识,但并不真正理解这么做背后的意义,这题目的意义到底想问什么,这也为我后来的学习打下了认知基础。

02

系统认知比单纯输入知识更重要

学科认知

新闻与传播说白了是个交叉学科,除了学习方法,其背后的学科逻辑是庞大的,点触点的。

从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到品牌营销,采写编评,如果不对众行业有个大致的了解,很难由浅入深,而这恰巧又是暨南考题最看重的能力。

记得当时有个学硕当年考第一的学姐在我二战开始的时候,让我每天看两篇知网论文,《现代传播》《当代传播》《国际新闻界》等,起初看的时候密密麻麻不太能看懂,到了后来我坚持了一个月,每日2篇,每天都做笔记,周周论述题拿起论文笔记思考,也就有了一个自己对新传的认知,而这认知是建立在自己原有认知系统,结合论文,更容易懂得日后怎么运用,也更容易加深理解。

答题逻辑认知

我的二战是从2020年8月开始的,前半年除了徘徊和找工作,一直没碰考研,后来发生了些事,我才在8月决定二战,报了爱传播定向全程班后,前期然后在王力老师,大仁老师,大鲨鱼等学长姐带着的史论课查漏补缺,后来发现,课每一个阶段都好多,都要2-3

小时,确定了对传播学的那些基础理论理解无误之后,开始了钻研答题逻辑的模式。(其实也是不愿意死记硬背的偷懒)

为什么我认为答题逻辑比答题语言重要呢,因为吃过2020暨南新传突然改革的亏,无论是从题目难度还是角度,涉及内容都远不及基础教材,这种不确定性给我带来巨大不安感,但无论内容怎么变,背后认知和答题逻辑是可以培养出来的,这个是主动建立而非被动跟着考试题目走。

(以下是2020暨南考研题目)

举个例子,詹姆斯凯瑞不在任何一本教科书里,却在传播学里,所以他并没有超纲,但是远超出你所汲取教材知识的范围。如果没办法大量汲取系统又相对于完整的知识,比如最早传播学起源,各传播学派,传媒业发展现状,就很容易掉入不必要的坑里。

后来,我用ios系统进行大量论文阅读,包括用notability进行论文分类,用印象笔记边听暨南大学刘涛老师的慕课边做打字思考,再用xmind进行逻辑归纳和总结,运用一切资料,包括爱传播的教材和课程。渐渐摸清了一个道理—新传研究生更需要自己吸纳归整知识再进行自己的输出,如何在千篇一律的套路答案,在固定时间里写出自己的特色出彩,才是需要我花时间磨练的,而这正好也是暨南大学最看重的。

毕竟我只有四个月的时间,只能选择取长补短。除了常见的5w角度和新闻生产流程的角度,适当将时空叙事、关系叙事,宏观中观微观,中外新史论角度,记者业务能力切入,也可以是弯道超车的一个方法。

练习,理性看清自身短板

在30min里面完成一道800字的论述题,在2小时里面完成4道论述题,是需要练出来的。

线上除了需要参考笔记,完善答案,无时间限制可能会造成答卷没时间完成。笔速可以放在初试准备的中后期,考试前一个月可以开始。

除了答题内容需要结合题目思考,更需要理性看清自己的答题框架,当初我意识到自己答题仅限于那几个角度后,再每道题答完后,用一点时间复盘自己的思维模式,比如用案例增彩或者看看其他论文里各位教授的思考角度,尽量去补足短板。

时间安排需要到位

从8月开始,除了上爱传播的课,关注微博实事,各大主流媒体公众号,朝九晚五的生活被学习排的满满的,焦虑了就自己看看课外书追追剧,和朋友倾诉,就是书籍的陪伴,因为对精神焦虑的安抚需求和知识探索欲,去年四个月我看了近20本课外书,这里推荐《加缪手记》和《蓝图—-好社会的八大特征》,前一步告诉你积极对抗生活的虚无主义,后一本从生物学、人类学等多元化视角带你认识社会的形成,也有助于你认识传播学。

说到时间规划安排,我更倾向于学习哈佛医学生up主Ali分享的知识点分类法和构建第二大脑等方法,包括John fish分享的读书法,以表格的形式将各科、各门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罗列出来,主动回忆一轮,不会的就留白,依照回忆的熟练程度用表格填充的颜色深浅进行区分。

在8-9月前,英语每天1-2小时,政治2小时,至少4小时给专业课进行大量内容输入和理解;10-11月,英语1小时,政治2小时,专业课侧重于练习和归纳,12月则需要将时间更多给自己调节心态,和专业课和政治的冲刺。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做出变动。

在新的一天开始前,依据知识清单,列出需要完成的任务,在完成后进行总结和更改。如果觉得变动性太强而不适应,就每10天制定一个需要完成的计划,十年内努力执行,比如完成多少论文阅读,做完哪本教材笔记归类等任务。

72分英语经验分享

由于个人英语基础水平是高考126,通过四六级,可能基础较好,因此8月背完《何凯文考研英语1515词》后,9月背完小红书,将不会的单词挑出来一周复盘一次,查漏补缺。在后期练阅读的时候将英语一、英语二任何不会的单词罗列出来反复背诵,就可以看到肉眼可见的水平提升。

完形填空和阅读,除了刷英语一、二的十年真题以外,还可以买张剑英语,依据自身情况进行每个月10-15篇的量保持手感,刷真题则是为了总结考研规律。

77分政治经验分享

前期跟着考研《精讲精练》,每天一章进行学习和做《1000》题,后期跟着考研的课和肖老的书,和公众号各大考研资料分享,比如考研的题,在刷完2010-2020的十年真题三次以上之后,加上肖老的《知识点提要》,考前背背《肖四》总结答题模版,蒋中挺老师的选择题规律技巧,一路过来总的来说也是刷题涨经验。

专业课最后叮嘱

01

暨南的重点

题目总的来说要求考生应变能力强,考察知识范围广。选做是其最大特色,从2020年有所变化,名解从“6选4”变成“5选4”;简答从“5选3”变为“4选3”;论述从“4选2”变为“2选2”;实务题“2选1” 由于近几年暨南老师出的题目各有特色,必须重点关注慕课MOOC的新媒体文化十二讲和融合新闻两个课程,因为考试题目大概率会涉及到相关知识点。除此之外,暨南更侧重于马新观、传播学派考察、媒介文化、视听传播等知识点。

02

分数线与报录比

近两年报考暨南人数增多,2020年暨南新传专硕分数线为355分,进复试人数65,统招56;2021年新传专硕362分,报考人数1000人左右,统招进复试人数140人,录取人数为70人。

复试经验分享

2020年暨南新传复试占比50%,2021年复试只占比40%,分数线362,我考了364分,从129名逆袭到41名,下面想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

由于擦线进复试,复试对我来说是唯一的翻盘机会,二战的我更不允许自己失败,在通知了复试时间后,抓住以下重点去突破短板,今年的复试是在线上,分成了两场面试,综合面试和专业面试,各占100分,每场计时10min以内。

01

制作简历,完善个人历程

将学校个人经历,包括我当时担任两年校官博部长和牛津大学的学习项目等等分享至简历上,突出个人优点,无论是学习能力,四六级等各项证书,实践能力,学术能力还是社会经历,都可以是你的加分项。

02

口头表达与面试训练

当时与学姐、朋友和机构老师等线下面试练习进行了大概5-6次,发现面试中可能存在的表达赘余、思维混乱不能分点作答等,还可能出现脑袋空白等情况,反复练习之后,线上面对导师才有自己的底气。自信和从容不迫更是老师想看到的。除了常见的面试的专业问题,暨南老师可能还会就某个点突发奇想问你,因此不仅要对自己的言语负责,更要对自己经历负责,不能过分夸大或无中生有,被老师看穿则一切一去不复返。

03

面试氛围与流程的顺畅很重要

比起在面试流程中,交谈感与自然感能更获得老师们的青睐。适当的肢体语言和微笑,以及谈吐都能流露出你的综合能力。当时专业面试我的机位倒了两次,我和老师道歉后马上意识到需要调整状态,再紧张也不能将自己半年来的努力白费。

走到最后,我想说

一路走来,恍然才意识到,跌跌撞撞也走到了终点,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

考研这件事,说长也不过人生海海几十年的一段片曲,说短,路程种种无数次焦虑、挣扎、想要放弃的念头由历历在目。点开和朋友,学姐的对话框,“焦虑”“紧张”出现了数百次。

初试前的不自信,复试前的被淘汰的可能性,而她们给予我最大的鼓励,也不断化为对自我的需要。数次题目、考试却也在见证着自己思维模式的转变。

直到成绩出来那天,我才意识到,考研不只是完成了学历晋升,是回头看那段黑暗又肆意生长的时光,为曾遭受世俗眼光偏见磨砺后的不堪的日子,带着“不能承受生命之轻”的意气,完成了赠予自己的最满意的答卷,而或许这份答卷,也将改写你的一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你可能也会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