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考研培训机构

2016苏州大学中国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2016苏州大学中国史考研真题

历史学考研网

一、名词解释

1、盘庚迁殷

商王朝一个比较重大的事件,它是前后商的分水岭。长期以来,商人一直是居无定所,频繁迁都。从汤到盘庚,商人五次迁都,盘庚之时,商人已定都于奄,盘庚乃迁都于殷,迁殷后直至商灭亡不再迁都。以后的200余年,商朝的发展比较稳定,所以商朝又称作殷商,或者殷朝。至于盘庚迁殷的原因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大致有:去奢行简、躲避水患、定居农耕、肥力衰减、阶级斗争、王位争夺等原因。“盘庚迁殷”是商朝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不但结束了“不常厥居”的动荡岁月,而且复兴了“殷商”。

2、府兵制

西魏、北周至隋唐的兵制。西魏宇文泰创建,起源于鲜卑的部落兵制。有六柱国,下设十二大将军、二十四开府,每府为一军,共二十四军。隋初军府改称骠骑府,以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统领。大业三年(607年)改称鹰扬府。以鹰扬郎将、鹰击郎将统领。各府分隶十二卫,府兵称“卫士”。唐贞观十年(636年)改为折冲府,设折冲都尉和左右果毅尉。天下十道共设六百三十四府,分属十二卫和东宫六率。军府大部分在京师附近。卫士平日务农,农闲军训,服役时自备兵器衣粮,轮流宿卫京师或戍边。战时临时命将统领,事毕解甲归农。天宝年间,府兵制被募兵制代替。

3、隆庆和议 ?

隆庆和议是隆庆年间蒙古与明朝修好的事件。隆庆年间,明朝边防经过整饬,军事力量有所加强,使蒙古俺答汗的扩张野心有所收敛,愿与明朝修好。隆庆五年(1517),明廷封他为顺义王,其子侄也都授予了都督同知、指挥同知等官职。万历九年(1581),子黄台吉,孙楂力克相继嗣顺义王位,而统治权仍归三娘子。明朝敕封她为忠顺夫人。三娘子继续执行与明廷友好的政策,为明保边守塞,部将畏服,与明朝不用兵二十年。隆庆和议是明朝和蒙古都保持了稳定的局面,促进了边疆的稳定,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4、林则徐 ??

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曾经担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主张严禁鸦片及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命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将收到的鸦片于虎门销毁。虎门销烟成为清帝国与大英帝国爆发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清朝官员林则徐一生奉命与西方周旋,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的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组织人员翻译西方书报,主编《四洲志》,主张仿造西洋船炮,师敌之长技以制敌。

5、西山会议派 ?

中国国民党内的一个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派别。代表人物有谢持、邹鲁等。1925年在北京西山非法召开“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因而得名。通过了反苏、反共、反对国共合作的议案,会后在成立“国民党中央党部”,与广州国民党中央相对抗,西山会议派的分裂活动遭到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及各级地方党部的强烈反对。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西山会议派与蒋介石集团合流。

6、中共七大

1945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主持大会并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大会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政治路线。大会通过的新党章确定了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会选出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新的中央委员会。中共七大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简答题

1、简述周世宗改革的内容

五代后期,统一趋势日益明显。后周柴荣(周世宗)继位后,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实行了广泛的改革。

(一)在经济方面,首先鼓励开垦荒地,把中原无主荒地分配给逃亡人户耕种,从事农业生产;第二,通过清查土地,按照实有耕地数量征收田赋,以限制豪强地主的逃税行为,减轻农民负担;第三,兴修水利,征发民力堵塞黄河决口,疏通以开封为中心的南连长江、北达黄河的运河;第四,限制佛教的发展,抑制寺院经济。显德二年,下令废除天下寺院30336所,仅保留2694所,勒令大批僧尼还俗从事生产,禁止私度僧尼,诏“悉毁天下铜像以铸钱”,改变了五代以来市面钱币短少的状况。

(二)在政治方面,注意改善吏治,赏罚比较严明,并能听取群臣的意见。周世宗屡次下诏求谏求贤。针对唐末以来法制破坏的弊端,强调不能凭个人的好恶决定刑赏,对五代相沿的律、令、格、敕进行整理,详定为《大周刑统》,颁行全国。

(三)在军事方面,严明军纪,整顿禁军。周世宗坚决斩杀在“高平之战”中临阵逃跑的大将,申明军纪。又针对禁军内老弱多的弊端,提出“凡兵务精不务多”的原则,简选骑、步诸军,精锐者升为上军,老弱者裁汰,武艺出众者选为“殿前诸班”,又创建水军。这样革除了唐后期豢养冗兵的积弊。从此,中央禁军有足够的武力控制地方藩镇,有利于国家的安定。

经过上述改革,后周国力大增,改变了与后蜀、南唐鼎足而立的格局,有条件肩负起统一国家的历史重任。周世宗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他的改革顺应了当时形势,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2、简述明初赋役制度对中国的影响

(一)主要内容。(1)一概征银,田赋和力役都折银征收。这样就取消了力役,由政府雇人充役。(2)把一部分力役摊入田赋征收。把过去按户按丁征收的力役改为折银征收,称为户丁银。一条鞭法还没有把力役全部摊入田赋,只是部分地摊入田赋。(3)归并和简化征收项目,统一编派。把过去对各州县征收的夏税、秋粮、里甲、均徭、杂役以及加派的贡纳等项全部折成银两,合并为一个总数,一部分按丁摊派,一部分按田赋摊派。(4)赋役的征收解运,由过去的民收民解(即由里甲办理),改为官收官解(即由地方政府办理)。

(二)历史意义。(1)由于赋、徭折银特别是徭役折银的实现,使赋、役合并征收 成为可能。这样,赋税的征收就减少了环节,简化了手续。而徭役在各地不同比例地由田亩承担,减轻了人丁的负担。(2)—条鞭法既是对当时人口流移相对自由和商品货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的现实的认可,同时为人们离开土地到处流动的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使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为城镇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3)由于赋、役征银,对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和小农与市场联系的加强,以及货币地租的产生,起到了强劲的推动作用,极有利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生长。

3、简述周代分封制的历史基础与对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作用或意义

(一)内容。西周初年,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受封有三种原因:一为周王的同姓(姬姓)亲属,二为功臣,三为古帝王之后。最重要的封国有:卫,武王弟康叔的封国,都朝歌(在今河南汲县北齐,太公姜尚的封国,都营丘(今山东临淄); 鲁,周公旦的封国,周公旦在周室辅政,子伯禽就国,都奄(今山东曲阜);宋,商纣异母兄弟微子启的封国,都商丘(今河南商丘);燕,召公奭的封国,都蓟(今北京);晋, 成王弟唐叔虞的封国,都唐(在今山西翼城西)。

(二)特点。诸侯对天子有隶属关系,有镇守疆土、桿卫王室、交纳贡税、朝觐述职的义务。诸侯在封国内是君主,初封时就是半独立状态,在封国内亦实行分封制。国内土地的一部分归诸侯直辖,一部分作为采邑分封给他的卿大夫,卿大夫又以同样的情况分土地给士,士直接统治、剥削庶民。封国内的层层分封制也是与宗法制度相结合的,就是嫡长子继承制。

(三)意义。周初分封在于用众多的诸侯国以藩屏周,监视被征服的各地民众,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诸侯对王室有按期纳贡朝觐、出兵助王征伐等义务,其内政基本是独立的。周初的分封对各地的开发和文化的传播、交融是有促进作用的。

4、概述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十月革命对中国最大最深刻的影响是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李大钊是中国最早歌颂十月革命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李大钊于1918年先后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的胜利》等文,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正确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性质,并阐明了十月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前途。

五四之后,首先是一些有影响的刊物开始以较大篇幅发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 章,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著作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也被陆续翻译出版。1919 年9月李大钊把他主编的《新青年》第6卷第5号编成马克思研究专号,并发表长文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是我国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开始。该文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纷纷建立。1920年 3月,在李大钊指导下,邓中夏、黄日葵、高君宇等在北京大学秘密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该会成员不仅以多种形式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而且深入工人群众进行实际的宣传与组织工作。1920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发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主要通过日文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著作。

5、简述洋务运动时期的军事企业

洋务派办的军事工业,是从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设立内军械所和1862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三所洋炮局开始的。但这些军事工业均属草创,规模很小,几乎没有使用机器。真正的近代军事工业是从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在丁日昌的积极倡议下,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开始的。从1865年到1890年,洋务派在全国各地共创 办了21个军工局(厂),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厂。

(一)江南制造总局。1865年由李鸿章创设于上海,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1865年,李鸿章购买了美商在上海的旗记铁厂,该厂机器设备比较齐全,可以修造轮船和枪炮。以此为基础,合并丁日昌、韩殿甲分别主持的两所炮局,设立了江南制造总局。1867年,该局由虹口迁至上海城南高昌庙,扩大规模。主要制造枪支、大炮、弹药,同时也生产钢铁和制造轮船。该局产品大都以调拨方式分发南、北洋各军,有时也供给其他各省的军队。

(二)福州船政局。1866年由左宗棠创设于福州马尾,是当时国内最大的船舶修造厂。1866年6月,左宗棠奏请设立船政局,得到批准后与法国人日意格、德克碑签订合同,议定自船厂开工之日起,5年内由他们监造大小轮船16艘,并负责训练中国的技术人员。1866年9月,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赴任前推荐前江西巡抚沈葆桢任总理船政大臣。除开铁厂和船厂之外,船政局还设立船政学堂(又称“求是堂艺局”),分前后两堂,前堂学习法文,以培养造船人才为主;后堂学习英文,以培养驾驶人才为主。从建厂到1895年,共造船36艘,造船技术也逐步有所提高,同时还培养了一批中国自己制造和驾驶轮船的技术人才。

(三)金陵机器局。1865年由李鸿章建于南京,其前身是马格里主持的苏州洋炮局。1865年,李鸿章署理两江总督,将马格里主持的炮局由苏州迁至南京并加以扩充,改称为金陵制造局。金陵制造局主要生产大炮和弹药,产品大部分供应李鸿章的淮军及北洋三省。

(四)天津机器局。1866年,奕?奏准在天津设局制造各种军火,由三口通商大臣崇厚负责策划。次年,崇厚建立了天津机器局。这是清朝在北洋设立的第一个兵工厂。最初的厂址在城东贾家沽,号称东局;继在城南海光寺设立分厂,号称西局。1870年,李鸿章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接办天津机器局,从江南制造局调来的沈保靖总理局务,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其产品主要供应直隶、东北及江南各地淮系水陆军。

(五)湖北枪炮厂。由后起洋务派官员张之洞创建。中法战争后,张之洞原定在广州创办枪炮厂,并通过驻德公使洪钧在德国购买机器。1889年,他调任湖广总督,厂址移至湖北汉阳。1891年开始购地建厂,1893年建成。湖北枪炮厂在当时的军事企业中,规模庞大,设备最新,但建厂工程进展缓慢。因张之洞将该厂经费的很大一部分用于汉阳铁厂,致使枪炮厂的生产大受影响。

6、简述李闻惨案

抗战期间,昆明有民主运动堡垒之称。抗战胜利后,昆明学生为争民主、反内战掀起一二·一运动,得到了民盟中央执行委员和云南支部负责人李公朴、闻一多的积极支持。6月初,李、闻等又筹划成立昆明各界争取和平反对内战委员会,发起万人签名运动明早到国民党当局的忌恨。在拟定的黑名单上,李、闻居首位。1946年7月11日晚,李公朴偕妇人张曼君一同外出,为举办音乐会找人借用会场。在归途中,李公朴被国民党特务用美制无声手枪击中,当即被路过的云南大学学生送至大医院抢救,但终因伤势过重于12日凌晨5时逝世。7月15日,闻一多参加了昆明各界人士在云南大学至公堂召开的李公朴追悼会。下午,闻一多又去出席《民主周刊》社为李公朴被暗杀举行的记者招待会。5时半,在返家途中被特务用冲锋枪打死。

1946年7月发生的昆明的李闻惨案,是战后中国政治史上的一个影响十分广泛的事件。这一惨案出现在全面内战一触即发的前夕,遭到暗杀的李公朴、闻一多均为推动国共和谈的中国第三大政党中国民主同盟的中央委员,加之他们惨死于同城,因而立即引起国内外的强烈反应。多年来,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在回顾国民党丧失大陆政权的原因时,都不约而同的认为这一事件是国民党失去人心的一个重要标志。

三、论述题

1、商鞅变法时的历史基础和对中国古代国家制度建设的影响

(一)主要内容。战国进入中期,由于列国都急于在兼并战争中占据优势,变法改革运动也被推向高潮。在秦、齐、韩、赵等国相继进行的改革中,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实施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商鞅两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①奖励军功,打击世卿世禄制。新制规定:若无军功也不得列入宗室属籍。奖励军功,对立功者,依功劳大小分别授予爵位、田宅。实行军功爵制。爵位共分二十等级,按爵位高低相应地可占有土地、住宅、奴婢等。

②废井田,开阡陌。奖励垦荒,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土地,按土地多少纳税。

③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努力从事耕织者给予奖励,从事工商业者或懒惰者,没入官府为奴。

④推行县制,编制户籍,实行什伍连坐法。5家为伍,10家为什,互相监督。合并乡邑等为县,全国统一划分为31县,县设令和丞,由国君任免,代替了以往的分封制。

⑤迁都咸阳。以加强向东方发展的需要。

⑥统一度量衡。制造标准的度量衡器,要求全国统一施行。

⑦制订秦律。参照李悝《法经》制订了秦国的法律,公布于全国实行。

⑧烧诗书,禁游学。实行愚民政策。打击儒家复古思想,以便确立法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二)影响。商鞅变法从根本上改变了秦国的面貌,使之后来居上,成为战国七雄之首,并最终吞并了关东六国。秦王政后来能够统一全中国,成为始皇帝,追根溯源,与商鞅变法的成功关系极大。此外,秦代实行的许多制度是在商鞅变法时创建的,两者的前后源流关系清晰可见。

2、清代的文化政策及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文字狱在中国历朝历代皆有出现,而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清朝是文字狱顶峰。从顺治时期到乾隆时期,共兴文字狱一百六十多次,其中单单是乾隆皇帝就乾隆帝兴文字狱130多次,期间遭迫害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

文字狱是统治者为了自身的统治,限制知识分子的思想的冤狱。文字狱最严重的便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

文字狱给社会的文化和风气带来了严重的恶劣影响。大多数文人都是因为生计问题才选择写书,读书做文章容易惹来杀身之祸,为保全性命,身为读书人的他们只能泯灭自己的思想,苦读背诵《四书》、《五经》,导致人才凋零,文治废弛。

文字狱的危害还体现它败坏了满清的官场风气,清朝的官员大多数都是通过科举考入的,他们作为文人的话就会成为文字狱的牺牲品,作为官员的话,他们就要同统治者一同迫害下层的文人,他们既不愿意自己去触犯法律导致自己家破人亡,也不愿意因为没有彻底贯彻皇上的盛誉而获罪,所以他们只能向着谨小慎微没有思想的方向发展,由此可见,文字狱的危害有多大。

在文字狱最严重的时期它销毁了无数珍藏的历史文化典籍,这也是文字狱的危害之一。在思想文化上树立君主专制的思想是清朝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文字狱的危害及其大;它严重影响了中国的进步和发展,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间接的造成了当时中国整个社会思想的落后。

3、谈谈你对近代史上对中国现代化的认识

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传统意义的现代化,是指从农业经济社会向工业经济社会转变的过程。今天的现代化概念,对发达国家来说,主要是指从工业经济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演化的过程;对于发展中国家,则主要是指其加快发展,追赶发达国家的过程。纵观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历史,可以说,科学技术在其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我国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时高瞻远瞩地指出:“科学技术要走在前面”,“四个现代化,

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这一论断深刻地揭示了现代化的实质,对于我们认识科学技术在现代化中的作用,进而正确制定我国实现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的50年进程中的科技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贯穿其中的是两条,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民族富强。近代史的现代化是一个由器物到制度的现代化的过程。又是一个西学东渐的过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不要想维新变法那样脱离群众,否则只能以失败告终。政治的现代化最关键,要实现民主政治,就必须进行革命,靠武装力量,否则难以对抗强大的封建势力。只有政治民主化了,经济和文化才会现代化。另外,近代以来,自鸦片战争,西方列强就没有停止国侵略中国的步伐,所以从表面上看,在某些方面中国是进步了,但要看到那是伴随列强的船坚利炮而来,是被动接受的。而不是统治阶级主动向西方学习。要真正实现现代化,先要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以现代化的过程始终伴随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运动。

?

2016苏州大学中国史考研真题

历史学考研网

一、名词解释

1、盘庚迁殷

商王朝一个比较重大的事件,它是前后商的分水岭。长期以来,商人一直是居无定所,频繁迁都。从汤到盘庚,商人五次迁都,盘庚之时,商人已定都于奄,盘庚乃迁都于殷,迁殷后直至商灭亡不再迁都。以后的200余年,商朝的发展比较稳定,所以商朝又称作殷商,或者殷朝。至于盘庚迁殷的原因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大致有:去奢行简、躲避水患、定居农耕、肥力衰减、阶级斗争、王位争夺等原因。“盘庚迁殷”是商朝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不但结束了“不常厥居”的动荡岁月,而且复兴了“殷商”。

2、府兵制

西魏、北周至隋唐的兵制。西魏宇文泰创建,起源于鲜卑的部落兵制。有六柱国,下设十二大将军、二十四开府,每府为一军,共二十四军。隋初军府改称骠骑府,以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统领。大业三年(607年)改称鹰扬府。以鹰扬郎将、鹰击郎将统领。各府分隶十二卫,府兵称“卫士”。唐贞观十年(636年)改为折冲府,设折冲都尉和左右果毅尉。天下十道共设六百三十四府,分属十二卫和东宫六率。军府大部分在京师附近。卫士平日务农,农闲军训,服役时自备兵器衣粮,轮流宿卫京师或戍边。战时临时命将统领,事毕解甲归农。天宝年间,府兵制被募兵制代替。

3、隆庆和议 ?

隆庆和议是隆庆年间蒙古与明朝修好的事件。隆庆年间,明朝边防经过整饬,军事力量有所加强,使蒙古俺答汗的扩张野心有所收敛,愿与明朝修好。隆庆五年(1517),明廷封他为顺义王,其子侄也都授予了都督同知、指挥同知等官职。万历九年(1581),子黄台吉,孙楂力克相继嗣顺义王位,而统治权仍归三娘子。明朝敕封她为忠顺夫人。三娘子继续执行与明廷友好的政策,为明保边守塞,部将畏服,与明朝不用兵二十年。隆庆和议是明朝和蒙古都保持了稳定的局面,促进了边疆的稳定,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4、林则徐 ??

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曾经担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主张严禁鸦片及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命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将收到的鸦片于虎门销毁。虎门销烟成为清帝国与大英帝国爆发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清朝官员林则徐一生奉命与西方周旋,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的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组织人员翻译西方书报,主编《四洲志》,主张仿造西洋船炮,师敌之长技以制敌。

5、西山会议派 ?

中国国民党内的一个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派别。代表人物有谢持、邹鲁等。1925年在北京西山非法召开“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因而得名。通过了反苏、反共、反对国共合作的议案,会后在成立“国民党中央党部”,与广州国民党中央相对抗,西山会议派的分裂活动遭到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及各级地方党部的强烈反对。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西山会议派与蒋介石集团合流。

6、中共七大

1945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主持大会并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大会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政治路线。大会通过的新党章确定了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会选出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新的中央委员会。中共七大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简答题

1、简述周世宗改革的内容

五代后期,统一趋势日益明显。后周柴荣(周世宗)继位后,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实行了广泛的改革。

(一)在经济方面,首先鼓励开垦荒地,把中原无主荒地分配给逃亡人户耕种,从事农业生产;第二,通过清查土地,按照实有耕地数量征收田赋,以限制豪强地主的逃税行为,减轻农民负担;第三,兴修水利,征发民力堵塞黄河决口,疏通以开封为中心的南连长江、北达黄河的运河;第四,限制佛教的发展,抑制寺院经济。显德二年,下令废除天下寺院30336所,仅保留2694所,勒令大批僧尼还俗从事生产,禁止私度僧尼,诏“悉毁天下铜像以铸钱”,改变了五代以来市面钱币短少的状况。

(二)在政治方面,注意改善吏治,赏罚比较严明,并能听取群臣的意见。周世宗屡次下诏求谏求贤。针对唐末以来法制破坏的弊端,强调不能凭个人的好恶决定刑赏,对五代相沿的律、令、格、敕进行整理,详定为《大周刑统》,颁行全国。

(三)在军事方面,严明军纪,整顿禁军。周世宗坚决斩杀在“高平之战”中临阵逃跑的大将,申明军纪。又针对禁军内老弱多的弊端,提出“凡兵务精不务多”的原则,简选骑、步诸军,精锐者升为上军,老弱者裁汰,武艺出众者选为“殿前诸班”,又创建水军。这样革除了唐后期豢养冗兵的积弊。从此,中央禁军有足够的武力控制地方藩镇,有利于国家的安定。

经过上述改革,后周国力大增,改变了与后蜀、南唐鼎足而立的格局,有条件肩负起统一国家的历史重任。周世宗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他的改革顺应了当时形势,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2、简述明初赋役制度对中国的影响

(一)主要内容。(1)一概征银,田赋和力役都折银征收。这样就取消了力役,由政府雇人充役。(2)把一部分力役摊入田赋征收。把过去按户按丁征收的力役改为折银征收,称为户丁银。一条鞭法还没有把力役全部摊入田赋,只是部分地摊入田赋。(3)归并和简化征收项目,统一编派。把过去对各州县征收的夏税、秋粮、里甲、均徭、杂役以及加派的贡纳等项全部折成银两,合并为一个总数,一部分按丁摊派,一部分按田赋摊派。(4)赋役的征收解运,由过去的民收民解(即由里甲办理),改为官收官解(即由地方政府办理)。

(二)历史意义。(1)由于赋、徭折银特别是徭役折银的实现,使赋、役合并征收 成为可能。这样,赋税的征收就减少了环节,简化了手续。而徭役在各地不同比例地由田亩承担,减轻了人丁的负担。(2)—条鞭法既是对当时人口流移相对自由和商品货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的现实的认可,同时为人们离开土地到处流动的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使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为城镇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3)由于赋、役征银,对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和小农与市场联系的加强,以及货币地租的产生,起到了强劲的推动作用,极有利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生长。

3、简述周代分封制的历史基础与对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作用或意义

(一)内容。西周初年,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受封有三种原因:一为周王的同姓(姬姓)亲属,二为功臣,三为古帝王之后。最重要的封国有:卫,武王弟康叔的封国,都朝歌(在今河南汲县北齐,太公姜尚的封国,都营丘(今山东临淄); 鲁,周公旦的封国,周公旦在周室辅政,子伯禽就国,都奄(今山东曲阜);宋,商纣异母兄弟微子启的封国,都商丘(今河南商丘);燕,召公奭的封国,都蓟(今北京);晋, 成王弟唐叔虞的封国,都唐(在今山西翼城西)。

(二)特点。诸侯对天子有隶属关系,有镇守疆土、桿卫王室、交纳贡税、朝觐述职的义务。诸侯在封国内是君主,初封时就是半独立状态,在封国内亦实行分封制。国内土地的一部分归诸侯直辖,一部分作为采邑分封给他的卿大夫,卿大夫又以同样的情况分土地给士,士直接统治、剥削庶民。封国内的层层分封制也是与宗法制度相结合的,就是嫡长子继承制。

(三)意义。周初分封在于用众多的诸侯国以藩屏周,监视被征服的各地民众,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诸侯对王室有按期纳贡朝觐、出兵助王征伐等义务,其内政基本是独立的。周初的分封对各地的开发和文化的传播、交融是有促进作用的。

4、概述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十月革命对中国最大最深刻的影响是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李大钊是中国最早歌颂十月革命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李大钊于1918年先后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的胜利》等文,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正确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性质,并阐明了十月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前途。

五四之后,首先是一些有影响的刊物开始以较大篇幅发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 章,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著作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也被陆续翻译出版。1919 年9月李大钊把他主编的《新青年》第6卷第5号编成马克思研究专号,并发表长文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是我国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开始。该文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纷纷建立。1920年 3月,在李大钊指导下,邓中夏、黄日葵、高君宇等在北京大学秘密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该会成员不仅以多种形式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而且深入工人群众进行实际的宣传与组织工作。1920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发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主要通过日文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著作。

5、简述洋务运动时期的军事企业

洋务派办的军事工业,是从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设立内军械所和1862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三所洋炮局开始的。但这些军事工业均属草创,规模很小,几乎没有使用机器。真正的近代军事工业是从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在丁日昌的积极倡议下,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开始的。从1865年到1890年,洋务派在全国各地共创 办了21个军工局(厂),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厂。

(一)江南制造总局。1865年由李鸿章创设于上海,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1865年,李鸿章购买了美商在上海的旗记铁厂,该厂机器设备比较齐全,可以修造轮船和枪炮。以此为基础,合并丁日昌、韩殿甲分别主持的两所炮局,设立了江南制造总局。1867年,该局由虹口迁至上海城南高昌庙,扩大规模。主要制造枪支、大炮、弹药,同时也生产钢铁和制造轮船。该局产品大都以调拨方式分发南、北洋各军,有时也供给其他各省的军队。

(二)福州船政局。1866年由左宗棠创设于福州马尾,是当时国内最大的船舶修造厂。1866年6月,左宗棠奏请设立船政局,得到批准后与法国人日意格、德克碑签订合同,议定自船厂开工之日起,5年内由他们监造大小轮船16艘,并负责训练中国的技术人员。1866年9月,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赴任前推荐前江西巡抚沈葆桢任总理船政大臣。除开铁厂和船厂之外,船政局还设立船政学堂(又称“求是堂艺局”),分前后两堂,前堂学习法文,以培养造船人才为主;后堂学习英文,以培养驾驶人才为主。从建厂到1895年,共造船36艘,造船技术也逐步有所提高,同时还培养了一批中国自己制造和驾驶轮船的技术人才。

(三)金陵机器局。1865年由李鸿章建于南京,其前身是马格里主持的苏州洋炮局。1865年,李鸿章署理两江总督,将马格里主持的炮局由苏州迁至南京并加以扩充,改称为金陵制造局。金陵制造局主要生产大炮和弹药,产品大部分供应李鸿章的淮军及北洋三省。

(四)天津机器局。1866年,奕?奏准在天津设局制造各种军火,由三口通商大臣崇厚负责策划。次年,崇厚建立了天津机器局。这是清朝在北洋设立的第一个兵工厂。最初的厂址在城东贾家沽,号称东局;继在城南海光寺设立分厂,号称西局。1870年,李鸿章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接办天津机器局,从江南制造局调来的沈保靖总理局务,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其产品主要供应直隶、东北及江南各地淮系水陆军。

(五)湖北枪炮厂。由后起洋务派官员张之洞创建。中法战争后,张之洞原定在广州创办枪炮厂,并通过驻德公使洪钧在德国购买机器。1889年,他调任湖广总督,厂址移至湖北汉阳。1891年开始购地建厂,1893年建成。湖北枪炮厂在当时的军事企业中,规模庞大,设备最新,但建厂工程进展缓慢。因张之洞将该厂经费的很大一部分用于汉阳铁厂,致使枪炮厂的生产大受影响。

6、简述李闻惨案

抗战期间,昆明有民主运动堡垒之称。抗战胜利后,昆明学生为争民主、反内战掀起一二·一运动,得到了民盟中央执行委员和云南支部负责人李公朴、闻一多的积极支持。6月初,李、闻等又筹划成立昆明各界争取和平反对内战委员会,发起万人签名运动明早到国民党当局的忌恨。在拟定的黑名单上,李、闻居首位。1946年7月11日晚,李公朴偕妇人张曼君一同外出,为举办音乐会找人借用会场。在归途中,李公朴被国民党特务用美制无声手枪击中,当即被路过的云南大学学生送至大医院抢救,但终因伤势过重于12日凌晨5时逝世。7月15日,闻一多参加了昆明各界人士在云南大学至公堂召开的李公朴追悼会。下午,闻一多又去出席《民主周刊》社为李公朴被暗杀举行的记者招待会。5时半,在返家途中被特务用冲锋枪打死。

1946年7月发生的昆明的李闻惨案,是战后中国政治史上的一个影响十分广泛的事件。这一惨案出现在全面内战一触即发的前夕,遭到暗杀的李公朴、闻一多均为推动国共和谈的中国第三大政党中国民主同盟的中央委员,加之他们惨死于同城,因而立即引起国内外的强烈反应。多年来,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在回顾国民党丧失大陆政权的原因时,都不约而同的认为这一事件是国民党失去人心的一个重要标志。

三、论述题

1、商鞅变法时的历史基础和对中国古代国家制度建设的影响

(一)主要内容。战国进入中期,由于列国都急于在兼并战争中占据优势,变法改革运动也被推向高潮。在秦、齐、韩、赵等国相继进行的改革中,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实施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商鞅两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①奖励军功,打击世卿世禄制。新制规定:若无军功也不得列入宗室属籍。奖励军功,对立功者,依功劳大小分别授予爵位、田宅。实行军功爵制。爵位共分二十等级,按爵位高低相应地可占有土地、住宅、奴婢等。

②废井田,开阡陌。奖励垦荒,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土地,按土地多少纳税。

③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努力从事耕织者给予奖励,从事工商业者或懒惰者,没入官府为奴。

④推行县制,编制户籍,实行什伍连坐法。5家为伍,10家为什,互相监督。合并乡邑等为县,全国统一划分为31县,县设令和丞,由国君任免,代替了以往的分封制。

⑤迁都咸阳。以加强向东方发展的需要。

⑥统一度量衡。制造标准的度量衡器,要求全国统一施行。

⑦制订秦律。参照李悝《法经》制订了秦国的法律,公布于全国实行。

⑧烧诗书,禁游学。实行愚民政策。打击儒家复古思想,以便确立法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二)影响。商鞅变法从根本上改变了秦国的面貌,使之后来居上,成为战国七雄之首,并最终吞并了关东六国。秦王政后来能够统一全中国,成为始皇帝,追根溯源,与商鞅变法的成功关系极大。此外,秦代实行的许多制度是在商鞅变法时创建的,两者的前后源流关系清晰可见。

2、清代的文化政策及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文字狱在中国历朝历代皆有出现,而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清朝是文字狱顶峰。从顺治时期到乾隆时期,共兴文字狱一百六十多次,其中单单是乾隆皇帝就乾隆帝兴文字狱130多次,期间遭迫害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

文字狱是统治者为了自身的统治,限制知识分子的思想的冤狱。文字狱最严重的便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

文字狱给社会的文化和风气带来了严重的恶劣影响。大多数文人都是因为生计问题才选择写书,读书做文章容易惹来杀身之祸,为保全性命,身为读书人的他们只能泯灭自己的思想,苦读背诵《四书》、《五经》,导致人才凋零,文治废弛。

文字狱的危害还体现它败坏了满清的官场风气,清朝的官员大多数都是通过科举考入的,他们作为文人的话就会成为文字狱的牺牲品,作为官员的话,他们就要同统治者一同迫害下层的文人,他们既不愿意自己去触犯法律导致自己家破人亡,也不愿意因为没有彻底贯彻皇上的盛誉而获罪,所以他们只能向着谨小慎微没有思想的方向发展,由此可见,文字狱的危害有多大。

在文字狱最严重的时期它销毁了无数珍藏的历史文化典籍,这也是文字狱的危害之一。在思想文化上树立君主专制的思想是清朝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文字狱的危害及其大;它严重影响了中国的进步和发展,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间接的造成了当时中国整个社会思想的落后。

3、谈谈你对近代史上对中国现代化的认识

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传统意义的现代化,是指从农业经济社会向工业经济社会转变的过程。今天的现代化概念,对发达国家来说,主要是指从工业经济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演化的过程;对于发展中国家,则主要是指其加快发展,追赶发达国家的过程。纵观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历史,可以说,科学技术在其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我国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时高瞻远瞩地指出:“科学技术要走在前面”,“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这一论断深刻地揭示了现代化的实质,对于我们认识科学技术在现代化中的作用,进而正确制定我国实现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的50年进程中的科技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贯穿其中的是两条,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民族富强。近代史的现代化是一个由器物到制度的现代化的过程。又是一个西学东渐的过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不要想维新变法那样脱离群众,否则只能以失败告终。政治的现代化最关键,要实现民主政治,就必须进行革命,靠武装力量,否则难以对抗强大的封建势力。只有政治民主化了,经济和文化才会现代化。另外,近代以来,自鸦片战争,西方列强就没有停止国侵略中国的步伐,所以从表面上看,在某些方面中国是进步了,但要看到那是伴随列强的船坚利炮而来,是被动接受的。而不是统治阶级主动向西方学习。要真正实现现代化,先要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以现代化的过程始终伴随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运动。

?

你可能也会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