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2022南开大学724中国史考研经验专业指导复试分数线专业指导
南开大学724中国史
历史学是南开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1919年建校之初就设有历史学门。1921年,现代史学奠基人之一的梁启超来校主讲“中国历史研究法”,并有创立“东方文化研究院”的杰出构想。1923年秋,南开大学迁入八里台新址,正式成立历史系。蒋廷黻为文科主任,兼历史系主任,不久,刘崇鋐、蔡维藩先后加盟,文科内还有范文澜、李济、汤用彤、萧公权、刘节等名家执教。
1937年抗战爆发,南开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合组为“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并入西南联大的历史系。联大历史系名家荟萃,如雷海宗、刘崇鋐、蔡维藩、姚从吾、郑天挺、向达、陈寅恪、钱穆、吴晗等等,培育了一大批史学的后起之秀。抗战胜利以后,南开历史系随校重返天津,文学院长冯文潜代理系务,聘请杨志玖、黎国彬、杨生茂、王玉哲等到系任教。
1949年新中国诞生以后,历史系获得突破性的发展,成为名家云集的一流学术重镇,形成了“惟真惟新,求通致用”的史学传统。吴廷璆、谢国桢、辜燮高、来新夏、魏宏运、杨翼骧等先后来系工作。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郑天挺、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雷海宗相继调至南开,分别担任历史系主任和世界史教研室主任。历史系除设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三个教研室外,陆续成立明清史、美国史、日本史和拉丁美洲史四个研究室。改革开放以后,依托历史系的人才优势,南开大学成立历史研究所(1979年)、古籍整理研究所(1983年)、日本研究中心(1988年)和拉丁美洲研究中心(1993)。2000年10月,历史系、历史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和拉丁美洲研究中心合并组建历史学院。
改革开放以来,南开史学迎来的新的发展。在1986年的国家重点学科评选中,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地区国别史三个二级学科入选,2007年,历史学入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拥有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及硕士学位的授予权及博士后流动站。学院现设三系:中国史学系、世界史学系、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拥有两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和三个教育部区域与国别史研究备案中心(美国研究中心、拉美史研究中心和希腊研究中心),以及中外文明交叉科学中心、生态文明研究院、古籍与文化研究所、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拉丁美洲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中国社会史学会、拉丁美洲史研究会和天津市历史学学会的秘书处设在本院。2017年,世界史学科入选教育部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同时,以世界史学科为基础、带动历史学整体发展的历史学一流学科建设规划,获得教育部批准。
2019年(第三栏为报考人数,第四栏为录取人数)
从复试分数线来看:南开大学分数线属于34所自主线的学校之一。
2020年复试分数线为365(60/60/200)分(其中录取最高分为447分,最低分为365分)
2019年复试分数线为360(60/60/200)分(其中录取最高分为402分,最低分为361分)
2018年复试分数线为350(60/60/200)分(其中录取最高分为395分,最低分为353分)
考试范围:南开大学都为自主命题,中国史专业课考试科目为:724中国历史。
推荐教材:
推荐参考书目:
《新编中国通史》共4册 周一良主编 福建人民出版社
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
《古代汉语》共4册 王力主编 中华书局
教辅资料:
长孙博三件套
鹿老师资料每日一练(名词解释)
总体的课程安排
1、35个课时按专题讲知识点,讲的过程中强调重点名词解释和论述。
2、5个课时讲历年真题,把握思考的角度和做题的方法。(9月份)
3、临考前大概三次模拟,掌握好做题的速度,沉着应对考场。(12月份)
1、复习全年规划
(1)零基础复习阶段(7月)
目标:中国通史纵向基础知识
方法:按照专题,整理知识体系和框架
注意:每天花在专业课的时间应不少于3个小时。看书之前需要浏览一下历年真题,了解以前考过的题目,老师出题总是有规律可循的,这样在看书的时候才能更有针对性。
(2)基础复习阶段(8月-10月初)
目标:背诵第一遍专业课,包括名词解释和论述题
方法:细化之前的逻辑思维图,更完备的构建知识体系。
注意:每天计划背诵的题目数量,分配好时间
(3)强化提高阶段(10月初-11月初)
目标:进行二次背诵,强化记忆,巩固知识点
方法:结合逻辑思维图,多次背诵,巩固记忆,结合真题模拟考。
注意:此阶段记忆量大,需要反复背诵,科学记忆。
(4)冲刺阶段(11月-12月底)
目标:第三次背诵要抓重点,巩固最重要的知识点。
方法:第四阶段,11月份,为专业课的冲刺阶段,根据历年的考试真题总结规律,画出重点题库。
注意:给学生出三套模拟试卷,掌握好做题的速度和时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