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考研培训

文博考研笔记城址专题(春秋战国篇·下)_西城

原标题:文博考研笔记 | 城址专题(春秋战国篇·下)


名词解释

文博考研专题笔记

本期为城址专题(三)

栎阳城

栎阳城平面图

位于今西安市临卢区栎阳镇东12.5公里处的武屯乡附近。秦献公二年修筑,并从雍城迁至栎阳,后秦虽徙都咸阳,然而栎阳作为咸阳的主要门户,既是交通要冲,军事阵地,又是商贾云集的经济中心之一。

城封5万多米长,为平地起夯,不挖基墙,版筑疏松,明显具有临时过渡性都邑的特点。

城东西长2400,南北宽1500米,有6门,南北各1门,东西各2门。城内东北部和东南部为手工业作坊区和居民、商人居住区。

城外的东北部为秦孝公陵墓区,出土物有陶质生活用品,钱币、建筑材料等。建筑遗址有大量的瓦砾堆积。

秦都咸阳

咸阳范围图

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以东15千米处,因位于渭水北、九峻山南而得名。虽未发现郭城墙,但依据遗址状况,大致可确定遗址范围,东西7200米,南北6700米,面积约48.2平方公里,在此范围内发现大、中型建筑基址30多处,还有排水道、陶窑、手工业作坊、水井遗迹大量灰坑等。

咸阳宫:位于咸阳市渭城区窑店镇牛羊村北,位于咸阳城址的北部阶地上,宫城内共发现八处夯高台建筑基址,应为当时主体宫殿和官署群所在。一号宫殿基址对称分布在羊牛沟东西两侧,呈凹字形,东西总长130米,南北宽45米,凹进部分宽20米。台上建筑由殿堂、过厅、居室、浴室、回廊、仓库、地窖等组成,高低错落,形成一组复杂壮观的建筑群。殿堂为二层。夯土高台顶部中心位置为主体建筑F1,平面近方形,东西13.4米,南北12米,南北各辟一门,东辟一门,四周有厚2米以上的夯土或土坯墙,嵌入方形壁柱,柱下天然砾石作为础石。

阿房宫:位于咸阳原上,与咸阳城隔河相望。经过考古发掘可知,台基东西长1270,南北宽426米,最大高度12米,是迄今所知中国古代都城建筑中规模最大的夯土基址。

吴阖闾城

阖闾城平面图

位于江苏省常州市雪堰镇城里村与无锡市胡埭镇湖山村之间。城址平面呈长方形。

阖闾城遗址由大城和小城组成,小城分为东城和西城,东城较小,西城较大。大城长2100米,宽1400米,面积2.94平方千米。小城长约1300米,宽约800米。城墙残高3-4米,墙基厚约20米,均系夯土筑成。城壕总长约4000米。

大型建筑群集中在西城,水门陆门也集中发现于西城,而东城仅发现春秋时期的水井,因此西城的规格高于东城。

城外原有护城河,南城墙和西城墙前的护城河较完整。吴国都城在春秋时期的都城遗址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对于研究春秋吴国的历史和我国的都城发展史均有着积极的意义。

中山灵寿城

灵寿城平面图

位于河北平山县三汲乡,在滹沱河北岸台地上。灵寿城依山而建,平面为不规则的桃形,东西宽约4公里,南北长约4.5公里,城内地势北高南低,由南北向隔墙分东西两部分,东区为宫殿区,西区为手工业作坊和商业区。

西城北部山下为王陵区,偏南为居民区。城内人工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布置,东城北部有一座独立的小山丘——黄山,是中山城最高点。

重要的建筑基址多在东城,最大规模的为三号夯土基址,残存南北米,东西150米,发现夯土墙及、磉礅、圆形夯土柱础基、红烧土等,应为当时的宫殿建筑。东城西北部是官营手工业作坊区,有制陶、铸铜、铸铁遗址发现。

西城北部有一东西向隔墙将西城分为南北两部分,以北是王陵区,内有两座大墓和陪葬墓,北面为桓公墓。

另一王陵区位于西陵山下,有中山王墓,层出土中山铭文壶、四龙四凤案等,其中铜版《兆域图》为一块铜板地图,图文用金银镶嵌,铜版背面中部有一对铺首,正面为中山王、后陵园的平面设计图。陵园包括三座大墓、两座中墓的名称、大小以及四座宫室、内宫垣、中官垣的尺寸、距离。铜版上还记述了中山王颁布修建陵园的诏令。是已知我国最早用正投影法绘制的工程图。

楚寿春城遗址

推测示意图

位于寿县城关寿春镇境内,是楚国晚期都城。遗址范围南北长约6.2千米,东西宽约4. 25千米,总面积大约26. 35平方千米。

寿春城遗址内有人工水道系统将城内分隔成若干个矩形区域,供生产、生活和交通使用。

在城内各区发现29座夯土台基,大部分为长方形,也有方形和曲尺形。

城北部分布有大型建筑基址群。城内陶圈井密集,已采用了沉井建筑法。城北柏家台发现有大型建筑台基,台基呈曲尺形,东西长210米,南北宽130米,推测为一组建筑群,基址上有大量的瓦当、简瓦和板瓦。


城东南15公里的杨庙、朱家集杨公一带为大型墓葬区,出土了大量青铜器、陶器等。

滑国故城址

位于偃师县城东南20公里府店村东北,建于滑城河与府店北河之间的长靴形台地上。南北长约2000米,东西宽500-1000米。

城垣延台地边缘夯筑,屈曲呈弧形,残高2米左右。城垣分上下两层,分别为汉代、春秋时所筑。

刘国故城址

位于今偃师县缑氏西南的陶家村北的沙洲上,沙洲三面临涧,地势较高,东临刘河,西濒小西河。东西宽650米,南北长1220米。

城依势设防,东、西、北三面居高,以崖为墙。南面筑夯土墙,全长412米,正中置城门,城墙外挖有护城壕。城内出土春秋至汉代的板瓦、筒瓦、砖等建筑材料,日常生活陶器等。

韩国故城址

韩宜阳城为韩武子时期韩国故城,是当时著名商业城市和军事重镇。位于宜阳县西25公里处的韩城镇东。南临洛河,北接熊耳山,城西有宜水经过。

城址分宫城、郭城两部分,宫城位于郭城的西北。郭城平面略呈长方形,南北长2220米,东西宽1810米,四周有城墙,外有护城河。

夯土城墙,北城墙外侧有马面4个,东城墙外残存马面1个。宫城内发现一大型战国墓,出土鼎、豆、编钟等青铜器和石器、玉器等。

里耶古城

里耶古城平面图

遗址位于里耶镇东北部,东临酉水。是战国中晚期楚人为了加强湘西边陲的防御所建。

平面呈长方形,夯土城垣,城角略呈弧形,东部被酉水冲毁。南、西、北面有护城壕环绕,南北长约210米,东西残宽103-107米,残存部分面积近2万平方米。墙基现高3.7米,外侧与护城河相连。

城内有作坊遗址、房屋遗址、水井遗址等,其中3.7万余枚秦代简牍是古城最重要发现之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你可能也会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